找到相关内容2727篇,用时8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中国佛教伦理思想论纲

    各各一如,彼此平等,不能相互杀害;二是生死轮回观念把人与其他生命连结在一起,认为其他众生是自己过去世的父母,戒杀与放生也是孝顺的表现。不偷盗戒是说对他人的东西,即使是一草一木、寸纸尺线,未得物主允许,...ldquo;生”就有“苦”,生命就是产生痛苦的原因。为了解除痛苦,就要“不生”、“无生”,也就是只有超越生死才能获得...

    方立天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91869069.html
  • “十广大佛事”之研究—以《华严经·佛不思议法品》为中心(上)

    一乘。如此等等,普皆救度彼等,令他们出离三界生死轮回海。此为上生兜率佛事之妙用利益。  二、第二广大佛事降神处胎  (一)降神处胎佛事  《华严经疏》卷四七曰:“佛降神处胎佛事中,先明智德内圆,后受...佛事  《华严经.佛不思议法品》卷四六说:“诸佛世尊有无量住,所谓常住、大悲住、种种身作诸佛事住,……”诸佛世尊种种身作诸佛事住,一般所谓佛事是指佛为利益众生解脱烦恼,出离生死苦,为度化众生成佛,以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11169279.html
  • 陈泉州:信、解、愿(2)

    这个六道中受轮回苦,不能出离。  第三,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什么是佛,什么是佛教。  其中他讲了四圣道:佛、菩萨、缘觉、声闻。这四个层次的圣者是没有痛苦、没有生死的。  第四,释迦牟尼佛不仅告诉大家存在着...这些所谓幸福安乐,因为这些都是短暂浅薄的。解脱、脱离生死轮回,才是每个学佛人真正离苦得乐的途径。这是佛教真正要解决的问题——出世间法。我们今天能遇佛法绝不是偶然的,那是我们多少世修来的福德,千万不能...

    陈泉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70769443.html
  • 塔尔寺羌姆舞蹈的结构和特征分析

    包括后来的羌姆在内的种种仪式,目的都在于镇伏邪恶,护佑生灵。这个时候,羌姆中的舞蹈也是驱邪卫道的手段。  其三,前两项喻义是容易了解的。羌姆还作为生命超度的“过关礼仪”,与藏民族的生死观念及轮回信仰...生死轮回及救度的道理,积聚善业,皈依佛法,以求得死后的灵魂转生净土。  从这个意义上说,羌姆借处置灵嘎的戏剧式表演,在众多观众眼前展示了生死的虚妄和死后的景象,又借坛城本尊,尤其是密教怒相本尊和护法神...

    马·古兰丹姆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461669798.html
  • 净元法师著:慧日集(第一辑)

    心著外境,必定─法不染心,枉作轮回中人!  第 10篇  不知生死的真相,即不能解开“生从何来死往何去”的谜团。  即知生死的真相,即没有“生从何来,死往何去”的问题。  因此,在“不知生死”以前,最好不要...欢喜布施;一个胡作非为的人,突然发心修行,必将受到天人及佛菩萨的同声赞扬。  如因修行而获证般若智慧,这盏灯,即是照断生死轮回,永破无明黑暗的觉性之光。   第66篇   对尚未用过的法或未证的理存疑,...

    净元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43270236.html
  • 净元法师著:慧日集(第二辑)

    道人─大乘中的附佛法外道,因误解大乘空义,而以恶见取   空,不承认因缘果报,为断灭论者。  犊子─部派佛教时之犊子部,主张一切法实有,以补特伽罗(我)   与五蕴不即不离,为生死轮回的主体,常住不灭...篇  生与死,连一线之隔也无。  生,如幻;死,亦如幻。  生死不过是一种超现实的想像,究竟生前死后如何,你猜著了吗?   第17篇  相同,心异,成世界差别。  同一人道,心境不同,所行相违,各各所...

    净元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43270237.html
  • 净元法师著:止观入门

    为什么众生会不觉呢?因不如实了知真实平等的一法界,于是起心动念,造成了三细六粗相。这个不觉又叫根本无明,而三细六粗相叫枝末无明,在六道里生死轮回所见的一切烦恼境界,就是枝末无明。圆觉经把这无明的内涵...,亦复迷彼实花生处。由此妄有轮转生死,故名无明。”  “无始来”指根本无明─无始无明,由根本无明起妄执,便落于枝末无明。“妄认四大为自身相,六尘缘影为自心相”,即是由无明不觉所生的幻相,复由此幻相,...

    净元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43570239.html
  • 宗教是永恒的

    某种宗教,就好像完全换了一个人。从过去的与人为恶变成与人为善;从事事计较,针锋相对变成宽容、忍让。他相信,他今天忍受的一切苦难,作出的一切牺牲都能得到回报;相反,权钱物欲,却要付出高昂的代价。生死轮回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70170382.html
  • 佛教譬喻的现代诠释与运用─以《佛说咸水喻经》为例

    生死轮回,得自在解脱。正像沉溺于毒品烟酒等的惯犯,有信心要戒除烟酒毒品,起了惭愧心,意志也很坚定,虽然毒淫、酒淫等来时,身心的煎熬痛苦难堪,但由于其决心和意志力战胜毒淫,不再吸食。但是此时毒淫还在,为...常卧?谓或有人为不善法之所覆盖,染污所染,受恶法报,造生  死本,是谓有人常卧。犹人没溺,卧于水中。我说彼人亦复如是,是谓初水喻人。世间谛如有也。   在佛教修行道上,第一水人虽指沉溺在生死大海的无明...

    释永东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173770670.html
  • 认知与价值

    两家之论,以及源自印度而又有所转化的佛学之论。   三、对真如的认知-佛学的认知理论   佛教为印度的释迦牟尼所创,主张“无我”之论,强调自我的执著乃是痛苦烦恼与生死轮回的根源,主张人若能了悟自我本无自性,纯为因缘和合而生的虚空幻相,即能解脱烦恼,超脱生死,化苦为乐,达臻涅槃之境。   释迦牟尼圆寂之后,佛教逐渐走上分裂,而有大乘与小乘之别。其中,大乘佛教于汉代传入中国,于汉末魏晋之时有了佛经的...

    袁信爱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175370684.html